《青 城》
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亦称“青城”。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的土默特平原上,南临滚滚奔流的黄河、北靠连绵起伏的阴山。呼和浩特市辖玉泉区、新城区、回民区、赛罕区、土默特左旗、托克托县、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和武川县等9个旗、县、区。全市总面积17146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7.9平方公里。总人口243万,其中市区人口123万,居住着蒙、汉、回、满、达翰尔、朝鲜等37个民族。
呼和浩特是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塞外古城。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在阴山下筑长城,并设云中郡;郡治故址在今呼和洁特市西南托克托县的古城公社所在地。西汉武帝时,在河套地区兴建了一批军市。今呼和浩特东郊的塔布托村就留有西汉时期的土城遗址。土城为内外两重,外城周边3公里,是座长方形土筑小城,为当时的民居及兵营所在地;内城为官署驻地。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在北方兴起,它的早期都城“盛乐”即在今呼和浩待南面60公里的林格尔县境。隋唐时期,呼和浩特一带是突厥人的活动范围。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军于云中大败突厥于白道(今名蜈蚣坝,在呼和浩特市北)。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唐王朝在今呼和浩特周围地区设立了东、中、西3个“受降城”。公元10世纪初,契丹人建立了辽国,在此设天德军及丰州。丰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东南约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明隆庆六年(1572),蒙古土默持部领主阿勒坦汗来丰州一带驻牧,不久统一了蒙古各地和漠南地区。万历九年(1581),阿勒坦汗和他的妻子三娘子在这里正式筑城,城墙用青砖砌成,远望一片青色,“青城”之名由此而来。明王朝赐名为“归化”。此城筑成后不久,阿勒坦汗便去世,其妻三娘子成为这座城市的主宰。三娘子力主与明王朝和睦相处,以致蒙汉两族不用兵革达30年之久。长城沿线的人们为纪念这位草原女杰,将此城称作“三娘子城”。清初,三娘子城被清军焚毁。康熙三十三年(1694),湾王朝为彻底打败新疆境内之蒙古准噶尔部队,在原三娘子城外增筑了一道外城,对准噶尔部战争胜利后,距旧城2.5公里处又增建一驻防城即新城,并命名为“绥远城”。清朝末年,将旧城(归化城)和新城(绥远城)合并,称“归绥”。1928年,绥远建省,将归绥县城区设为归绥市,作为省会。日寇占领期间,曾改称为“厚和特别市”。1954年,撤消绥远省建制,组建内蒙古自治区,并将“归绥”更名为“呼和浩特”,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首府。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重要的工业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毛纺织工业中心之一,现已成为一个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城市。除传统的民族用品工业、轻纺工业外,制糖、卷烟、乳品、医药、化工、冶金、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都已形成较大规模。涌现出了仕奇集团、伊利乳业、蒙牛乳业、呼和浩特市卷烟厂等大型企业。近年来,呼和浩特借助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乳业发展迅速,已成为文明遐迩的"乳都"。
呼和浩特市还是内蒙古的教育、科研、文化中心,现有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内蒙古医学院等10多所高等院校。呼和浩特市还有中央、内蒙古直属和市属的多家科研机构,学科遍及农、林、畜牧科学、社会科学、草原科学、水利科学等。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化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市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
呼和浩特市交通方便,有京包铁路和110国道通过市区,距北京仅有669公里,京包高速公路大大缩短了两地间的交通时间。呼和浩特机场为4D级民航机场,与北京、广州、长沙、西安、太原、石家庄以及自治区内的锡林浩特、赤峰、海拉尔等地有定期航班,交通条件十分便利。呼和浩特市容整洁,城市绿化良好,市内建造了"青城"、"满都海"两处大型公园和多处街心供参考公园。市内有民族商场、天元商厦、百胜购物中心、北京华联商厦、维多利商厦等大型购物商场和义乌、祥和、通达等大型批发市场。近年来,城市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各主要交通干道(机场路、东风路、海拉尔路、中山路等)已重新扩路,修缮和绿化新华广场、街心花园,正在实?quot;现代化首府城市"的建设目标。不论哪个季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都掩映在飞红流翠之中,使呼和浩特成为名符其实的"青色之城"。
呼和浩特具有悠久的历史,为国务院批准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区内保存有丰富的珍贵的名胜古迹,如:人类旧石器时代的大窑文化遗址、坐落在大黑河畔的昭君墓、东郊辽代的白塔(?quot;万布华严经塔")、公主府、将军衙署、玉泉井;呼和浩特市又被誉为"召城",有着丰富的召庙文化,这里有大召寺、五塔寺、席力图召、乌素图召等。呼和浩特不仅拥有鉴证历史的文物古迹,还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哈达门国家森林公园、乌素图旅游开发区、哈素海旅游度假村、大青山避暑山庄等景区(点)无不是风光秀丽,景色怡人之处。
近年来,借助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呼和浩特市市委、政府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市的重点,努力使之成为我市新的支柱产业,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基本改善,旅游企业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得到提升。现在又有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已开工建设:将蒙古族风情、历史文化、秀美的草原风光和现代旅游相结合的蒙古风情园;使呼和浩特市北方城市冬季旅游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乌素图大型滑雪场;拥有现代功能,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高尔夫球场;人称"塞外西湖"的哈素海;而汇集了世界名亭和历代古币且环境优美的和林南山公园已向游人开放。
邮电通讯:呼和浩特通信网分为市话网、长话网、移动通信网,电话已全部实现交换程控化和传输数字化。市电话网现有市话局12个(含五个旗县区),程控交换设备总容量为290918门,全市共有话机250702部。现有两个移动电话局,一个模拟移动局。另一个是GSM数字移动局,总容量为16万门。
市政建设:呼和浩特地区由内蒙古西部电网供电,并同华北、京津唐电网联网,电力充足,目前已建成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6千伏、0.4千伏6个供电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和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3个等级变电站,形成了三级电压供网,总供电量7亿度。随着呼和浩特电厂的扩建和托克托电站群的兴建,呼和浩特的电力将更加充裕。
呼和浩特联合、联5片供暖、供热、供气发展较快。到目前,市区已建成热力站61个,形成区域联合供热面积667万平方米。煤气日生气能力达到16.4万立方米,石油液化气年供气总量6006吨,现在有11.6万户居民使用煤气或液化气。充足的供热、供气能力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方便。
呼和浩特道路设施建设、环卫绿化、城区改造突飞猛进。已形成了以中山路、锡林路、新华大街和鼓楼立交桥为中心的城市交通主轴线,配已东西向和南北向的16条主干道,形成四通八达的道路网。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观,园林绿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市区园林绿化面积2318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20.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2平方米。
自然资源:呼和浩特物产资源丰富,有多种黑色和有色金属及贵重金矿产,而非金属矿产资源比金属矿产资源更为丰富。主要矿产有煤、泥炭、石墨、大理石、沸石、珍珠岩、膨润土、高岭土、石灰石、白云岩、金、铜、铁、铅、锌等上百种。现已探明的矿产地170余处,矿点及矿化点128处。其中武川境内黄金储量居内蒙古自治区前列,清水河境内的煤、高岭土等矿产资源极为丰富,特别是陶土的储量之大,品位之高属全国之冠。经济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崇山峻岭区和平原的野生种子植物和人工栽培植物有770余种。药材资源更为丰富,主要分布在大青山区。